概述
自从EOC技术出现以来,作为一种用于广电网络双向化改造的技术,已经逐步替代传统的CMTS技术。各地也有许多的实验和测试,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EOC技术的认识和发展也是一个过程。对EOC技术的认识也是逐步深入和透切。人们从最初的只关注EOC技术的传输速率、传输距离、对网络的适应性等,逐步过渡到EOC产品对一台网络功能的支持、对网管的支持。最后,由于NGB是一个语音、数据、视频同时传输的网络,认识到QoS才是关键。
这个认识过程大约可以分解为三个阶段:
宣传阶段:--2008年之前,只是关注EOC的性能方面,比如传输距离、传输速率、抗干扰能力等。所以,有许多的争论。不同的技术提供商,从自己的看到的部分来想象EOC这个大象。这个阶段只是一个初级阶段,也是宣传的阶段。
试用阶段:2008年—2009年,开始关注EOC对以太网络的支持功能,比如MAC地址学习能力、风暴抑制能力、网管功能等。这是一个开始试用和使用的阶段,因此,如何支持以太网就是一个问题了,就提出了相应的需求。
运营阶段:2010年--,开始认识到QoS对NGB来说是那么的重要,开始研究NGB网络对EOC的QOS有什么要求。这个阶段是一个开始运营的阶段,这个运营已经不是简单的提供宽带了,而是要考虑同时传输语音、视频和数据,如是QoS提上了议事日程。总局规划院已经在研究对EOC的QoS需求。
EOC的QoS指标
EOC的QoS指标包含有:
1、传输带宽。主要是在压力测试下的传输带宽。1:1的测试是不能反映实际情况的。影响这个传输带宽的主要因素就是MAC层协议。你是采用TDMA还是CSMA。这就是为什么白皮书选择TDMA的原因。对传输带宽的指标应该是,在90%以上的负载下,你的传输带宽是多少。这个指标影响到以后的业务发展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否则,以后为了扩容,是会付出非常大的代价的。
2、延迟时间。延迟时间对语音的影响是最大的。对于游戏这种业务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3、抖动时间。抖动对视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严重影响到用户的视频体验。
那么,在NGB环境下,对EOC的QoS要求的指标是多少呢?现在国内还没有正式的数据,要求比较模糊。
下图是一个比较权威的指标体系,或者说是典型的EOC的QOS指标:
这个EOC的QOS指标与日本要求的指标是一致的:
ECAN介绍
ECAN概述
ECAN(Ethernet Over CaoxAccesss Network ,基于同轴电缆接入网的以太网)技术创造性地将 IEEE802.3ah的EPON MAC协议移植到了无源同轴电缆用户分配网中,实现点对多点的以太到家的宽带接入,其MAC协议沿用了EPON的协议,具有动态带宽分配(DBA),可实现电信级的运营和维护,以满足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的需求,实现语音、数据和视频的三网融合。
ECAN采用TDD/TDMA双工/多址方式。支持动态带宽分配(DBA)、网络管理、VLAN和组播/过滤功能。支持VoIP、HDTV/SDTV、VoD、高速上网等传统与新业态业务。
ECAN协议
PHY层协定
ECAN系统物理层(PHY)采用低频5~65MHz的频谱,具有长距离大覆盖能力,最大可支持的链路损耗达60dB。PHY采用单载波残留边带(VSB)调制技术,利用先进的自适应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可靠的完成信号同步,有效的处理网络反射信号,抑制窄带入侵噪声的影响。
ECAN PHY利用5~65MHz的频谱,传送数据信息,是一种单载波VSB调制技术,符号速率从60MSps到80MSps,相应的信号带宽是32MHz到48MHz,调制级别为2VSB,4VSB,可升级为8VSB和16VSB。物理层的速率达到170Mbps,有效的信息速率可达145Mbps。
MAC层协定
ECAN的MAC协议沿用了EPON的MAC协议,摒弃了数字家庭网络中普遍采用的CSMA载波侦听协议,具有动态带宽分配(DBA)机制,可实现电信级的运营和维护,支撑所有业务(视频、语音和数据)的接入。
(1)ECAN的传输原理和MPCP(多点控制协议)
ECAN同轴电缆网络的协议也是下行采用广播式,所有数据经由无源同轴电缆到达每一用户,用户通过标识,取出属于自己地址的数据;上行采用TDMA方式,各用户单元在自己的时隙内发送数据报文。ECAN的上下行数据传送及带宽分配如图所示。图中的CNU1表示用户1、CNU2表示用户2、CNU3表示用户3,编号为1、2、3的不同色彩的小方块分别表示属于用户1、2、3的数据。
EPCN技术原理示意图(下行采用广播式,上行采用TDMA方式)
与上下路分别利用不同波长信道,实现全双工通信的EPON的点对多点(P2MP)的光纤传送不同,ECAN的MPCP多点控制协议的上下行信号传送工作在同一个频带,上下行通信采用TDD时分双工方式。通过时分双工的用户接入要求,采用IEEE802.3ah的多点控制协议(MPCP)控制信息,实现上行信道的动态带宽STDMA带宽分配。 即由CLT统一分配CNU的上行时隙,同时CNU周期性地上报上行需求,而CLT周期性告知CNU的上行时隙,CNU只能在属于自已的上行时隙发上行数据,如图所示。
ECAN Traffic Pattern
MPCP建立CLT与CNU之间的通信联系,其功能主要是:提供CLT与CNU之间的同步,实现自动恢复功能,动态地为CNU分配带宽时隙,上下行数据传送带宽分配及QoS 保证。半双工的下行信道,采用广播式传送方式。CNU根据数据的目的地址取出属于自己的帧,而将其他不属于自己的数据丢弃。
ECAN工作在半双工模式,CLT 维护上下行时段信息,DBA 不会将属于下行时段的时隙分配给CNU。同时,CLT保证在上行时段不发送任何下行数据。数据从CLT 到多个CNU 以广播式下行,每个数据帧的帧头包含LLID,该标识表明本数据帧时给某个特定的CNU。CLT 支持SCB,因此部分数据帧可以是给所有的CNU。当数据帧到达CNU 时,CNU 根据LLID 判断是否接收。
当CNU 注册成功后,CLT 的DBA功能会动态为每个注册成功的CNU 分配上行带宽,即上行时隙。每一个CNU 只能在CLT 给他分配的时隙内传输数据。通过时隙分配和时延补偿,可以确保多个CNU(64 个)的数据联接在一根电缆链路时,每个CNU 的上行数据都不会互相干扰。
ECAN连通性分析
EOC的连通性主要展现在其物理层上。ECAN的物理层采用VSB调制方式,那么与采用OFDM调制模式的MoCA技术比较,那个的抗干扰能力更强呢?
VSB是在美国的地面数字电视中使用的一种调制技术,在中国和欧洲采用的是OFDM的调制技术。这两种技术分别采用单载波和多载波。
残留边带调制VSB是一种幅度调制法(AM),它是在双边带调制的基础上,通过设计适当的输出滤波器,使信号一个边带的频谱成分原则上保留,另一个边带频谱成分只保留小部分(残留)。该调制方法既比双边带调制节省频谱,又比单边带易于解调。
目前,美国ATSC数字电视地面传输采用的就是残留边带调制方式。根据调制电平级数的不同,VSB可分为4-VSB、8-VSB、16-VSB等。其中的数字表示调制电平级数。如8-VSB,表示有8种调制电平,即+7,+5,+3,+1,-1,-3,-5,-7。这样每个调制符号可携带3比特信息。
残留边带调制优点是技术成熟,便于实现;不足的是抗多经和符号间干扰所需的均衡器相当复杂。
关于OFDM和VSB两种调制方式,有许多的讨论和比较分析。但在有线电视网络环境中,或是在其他的通信环境中,VSB是第一次使用。总体来说,OFDM技术比较VSB技术,有更多的优势。
比较项目
| PNA
| AV
| WiFi
| MoCA
| ECAN
|
调制方式
| QAM
| OFDM
| OFDM
| OFDM
| VSB
|
ECAN的传输特性分析
压力测试
吞吐率是保证QoS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别是在一个局端带多个终端的情况下的吞吐率更能说明问题。ECAN的下行时采用广播方式,上行是采用TDMA方式。为了在同一个频段上进行双工,ECAN没有采用EPON的波分方式,而是采用TDD方式。所以,ECAN在压力测试下(一个局端对多个终端的传输测试),有良好的表现。
这种良好的表现主要是因为采用了TDMA协议的原因。AV、WIFI、HomePNA技术是采用CSMA/CD的MAC层协议,因此,在压力测试上的表现非常差。但MoCA也是采用TDMA协议,因此在压力测试上的表现就非常好。
小包测试
ECAN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在传输小包的时候,传输速率几乎没有影响。这是应为ECAN在下行的时候是采用广播的方式,在终端通过标示来识别是到那个终端的数据。在其他的技术中,是采用打包的方式来传输,我们知道,打包是有开销的,包越小,开销就越大。因此,一般情况下,这些EOC技术在小包情况下的表现就不是太好。
但是,在HomePNA3.0、WiFI11n、AV和MoCA1.1中,采用了新的技术,就是包聚合技术。简单迪说,包聚合就是将多个小包打包为一个大包进行传输。在这种技术中,不仅仅提高了小包传输的时候的性能,而且,大大提高了有效的传输速率。在相同的带宽的情况下,可以提高传输速率在40-50%左右。这就是为什么在MAC层传输速率上,MoCA1.1的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70Mbps的原因。
带宽的管理
由于ECAN是采用TDMA协议,在数据的传输上,是通过分配时隙来进行的,因此,带宽的管理就非常方便和准确。但这不是ECAN的特点,而是采用TDMA这种协议的所有EOC技术的特点,比如MoCA也是采用这种时隙分配方式来进行带宽管理的。
比较项目
| PNA
| AV
| WiFi
| MoCA
| ECAN
|
MAC速率
| 80,共享
| 100,共享
350,共享
| 25,共享
90,共享
| 130,共享
400,共享
800,共享
| 120
|
压力测试效果
| 不好
| 不好
| 不好
| 好
| 好
|
小包测试
| 3.1比较好
| 比较好
| 比较好
| 比较好
| 好
|
动态管理
| 不好
| 不好
| 不好
| 好
| 好
|
ECAN的延迟分析
网络的延迟是保证QoS的另外一个关键的因素。我们知道,对于不同的业务,整个网络的端到端的延迟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注意,这里是端到端的延迟,这个链路是非常长的,整个延迟链路包括有:
终端---EOC终端---EOC链路---EOC局端—ONU---光纤链路---OLT==核心城域网===OLT---光纤链路—ONU---EOC局端---EOC链路---EOC终端---终端
这个链路是非常长的,在一些业务中,综合语音和视频,要求不高于80ms。因此,分配到EOC的延迟,要求不大于10ms。其中,MoCA是唯一一个可以满足延迟小于10ms的EOC技术。
比较项目
| PNA
| AV
| WiFi
| MoCA
| ECAN
|
延迟(ms)
| 1:1 为1.5
1:27 为15
随着终端的增加而增加
| 1:1 为40
1:32 为100
随着终端的增加而增加
| 1:1 为42
随着终端的增加而增加
| 1:1 为3.5
1:31 为4
随着终端的增加几乎不变
| 1:32 为14
随着终端的增加几乎不变
|
ECAN的抖动分析
抖动是QoS的一个关键的参数,一般要求抖动在1ms一下。下面是比较分析。
比较项目
| PNA
| AV
| WiFi
| MoCA
| ECAN
|
抖动(ms)
| 1:1为0.2
1:27 为1.8
随着终端的增加而弱有增加
| 1:1 为18
随着终端的增加而增加
| 1:1 为5
随着终端的增加而增加
| 1:1 为0.5
1:31 为0.5
不随着终端的增加而增加
| 1:32 为5
不随着终端的增加而增加
|
各种EOC技术比较分析
下表是各种EOC技术比较分析。
比较项目
| PNA
| AV
| WiFi
| MoCA
| ECAN
|
通信方式
| 半双工
| 半双工
| 半双工
| 半双工
| 半双工
|
标准
| ITU G.9954
| HomePlug AV
| 802.11/g/n
| MoCA 1.0
MoCA 1.0
MoCA 2.0
| 厂家自有标准
|
MAC协议
| CSMA/CA
| CSMA/CA、TDMA
| CSMA/CA
| TDD、TDMA
| TDD、TDMA
|
调制方式
| QAM
| OFDM
| OFDM
| OFDM
| VSB
|
占用频段
| 4-28MHz
| 2-28MHz
| 2400MHz或变频
| 500-1650MHz
| 6-60 MHz
|
MAC速率
| 80,共享
120,共享
| 100,共享
350,共享
| 25,共享
90,共享
| 130,共享
400,共享
800,共享
| 120,共享
|
压力测试效果
| 不好
| 不好
| 不好
| 好
| 好
|
小包测试
| 3.1比较好
| 比较好
| 比较好
| 比较好
| 好
|
动态管理
| 不好
| 不好
| 不好
| 好
| 好
|
抖动(ms)
| 小
1:1为0.2
1:27 为1.8
随着终端的增加而弱有增加
| 非常大
1:1 为18
随着终端的增加而增加
| 非常大
1:1 为5
随着终端的增加而增加
| 非常小
1:1 为0.5
1:31 为0.5
不随着终端的增加而增加
| 比较大
1:32 为5
不随着终端的增加而增加
|
延迟(ms)
| 小
1:1 为1.5
1:27 为15
随着终端的增加而增加
| 非常大
1:1 为40
1:32 为100
随着终端的增加而增加
| 非常大
1:1 为42
随着终端的增加而增加
| 非常小
1:1 为3.5
1:31 为4
随着终端的增加几乎不变
| 小
1:32 为14
随着终端的增加几乎不变
|
局端成本
| 1500
| 1500
| 1500
| 1500
| 4500
|
终端成本
| 250
| 230
| 230
| 250
| 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