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商用或在四年后启动
12项科技创新指标
国务院22个国家重点专项规划之一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昨日在中国政府网上全文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号角后的第一个科技创新规划。规划明确提出未来五年国家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战略任务和改革举措,提出12项主要指标,多项指标未来五年将翻番或有重大跃升。
到2020年研发投入要达2.5%
规划共分8篇27章,从创新主体、创新基地、创新空间、创新网络、创新治理、创新生态六个方面提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要求,并从构筑国家先发优势、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拓展创新发展空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普和创新文化(20.630,0.17, 0.83%)建设等六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部署。在规划描绘的未来五年科技创新发展蓝图中,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将大幅跃升,多项指标在未来五年将翻番或有重大跃升。“这是一个国家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重要指标。”科技部副部长李萌说。
未来五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将进一步加大,目标是到2020年达到2.5%。现在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约合2000多亿美元,美国是4000多亿美元。过去十年,中国全社会研发累计投入相当于美国的六分之一。
“未来我国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将大幅提高。我国将围绕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培育重要战略创新力量。”李萌说。
规划更注重科技超前引领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三步走”目标。《“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作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前制定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它有何新特点?
科技部创新发展司司长许倞认为,首先这是一个科技创新的规划,它不仅关注科学技术研究、改革和发展,更是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从创新的全链条进行的一次整体规划。其次,规划更加注重科技的超前引领性,更加关注依靠创新构建先发优势。第三,规划非常关注经济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问题。第四,规划体现国家战略意图和重大部署,比较体系化地提出在深海、深蓝、深空、深地等能够拓展国家战略利益、保证国家战略优势的领域的考虑部署。
融合多方面内容的“政策包”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表示,规划突出顶层设计,坚持有序推进,充分体现需求驱动和创新驱动的紧密结合,特别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进一步确立迈向创新型国家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的总体目标。
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看来,在22个专项规划中,科技创新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国际上看,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能力的竞争,中国必须牢牢抓住这一轮科技革命引领产业变革的机会。
作为参与此次规划制定的专家之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部部长吕薇特别提到,“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与以往的国家科技规划最大的不同是首次有针对性地提出“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因此这次规划可以说是科技和经济的结合,是一个融合了科技、金融、政策、知识产权等内容的‘政策包’。” 新华社
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创规划
●5G无线网:重点推进5G技术标准和生态系统构建,形成完整的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产业链,为2020年启动5G商用提供支撑。
●重大新药创制:围绕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10类(种)重大疾病,加强重大疫苗、抗体研制。
●重大传染病防治:攻克艾滋病、乙肝、肺结核诊防治关键技术和产品,加强疫苗研究,研发一批先进检测诊断产品,提高艾滋病、乙肝、肺结核临床治疗方案有效性,形成中医药特色治疗方案。
●大型飞机:C919完成首飞,取得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并实现交付。
●人工智能:重点发展大数据驱动的类人智能技术方法,实现类人视觉、类人听觉、类人语言和类人思维。
●智慧城市:研发智慧城市公共服务一体化运营平台,开展新型智慧城市群的集中应用创新示范。
●新能源车:实施“纯电驱动”技术转型战略,形成完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技术体系和产业链,实现各类电动汽车产业化。
●营养健康:加强主食营养健康机理与现代化关键技术研发,开发多样性和个性化营养健康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