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小区半径接入导致竞争RACH接入成功率较低
1、现象描述:
舟山LTE网络发现某小区竞争RACH成功率较低,平均只有12%左右,竞争RACH成功率公式(L.RA.GrpA.ContResolution+L.RA.GrpB.ContResolution/(L.RA.GrpA.Att+L.RA.GrpB.Att)*100。
图表
1
:竞争
RACH
成功率
2、原因分析:
竞争RACH失败主要发生在MSG3阶段,一个完整的竞争RACH接入过程是UE发送用于随即接入的preamble开始,到最终ENodeB成功下发冲突解决消息。
图表
2
:竞争
RACH
流程图
该小区的竞争随机接入响应成功率几乎维持在
100%
,即
ENB
收到随机接入前导后均下发了
RAR
,且
RRC
建立成功率也接近
100%
,则说明该小区的
RACH
失败主要发生在
MSG3
阶段,即
ENB
下发了
RAR
后,没有收到
MSG3(RRC
建立请求消息
)
。

图表
3
:竞争RACH响应和RRC建立成功率
3、处理过程:
目前对于竞争RACH成功率的问题,必须通过分析跟接入相关的TTI级跟踪数据才能够确定失败的具体原因,下一步则需要分析该小区的TTI级跟踪。
竞争RACH失败的主要贡献是真实用户而非虚警,通过分析该小区的TTI级跟踪,共发起399次随机接入,其中353次接入失败,成功率只有11.5%左右(以ENB下发了RAR后是否有对应的MSG3为依据)。
如图4所示,在353次失败中有349次失败符合20ms重传规律,占整个失败比例的98.86%左右,该现象说明该小区当前的RACH失败绝大部分并非虚警。

图表
4
:竞争RACH失败符合20ms重传规律
从中可以分析出竞争RACH失败的多为超远距离接入,如图5所示,在353次的接入失败中,291次失败的距离超过了10Km(该小区半径配置为10Km),其中TA=0的失败很有可能是preamble检测窗口反转导致的实际距离很大但TA很小的情况。若将TA=0算入距离较大的情况后,超远距离接入的接入失败占整体失败比例的99.15%。
图表
5
:竞争RACH失败的TA分布
该小区的RACH失败现象,如下图所示,其为连续一段时间内重复接入用户的preamble ID/TA值,preamble ID在Group A中随机分布,TA值在这段时间内几乎相等,个别TA值突降3或者4,如从161左右下降为158(从158下降到154),而且其ID值为每个根序列生成的最后一个preamble ID(如preamble id 17/34)。
图表
6
:时偏现象在TTI级跟踪中的表现
取其中一段连续的20ms反复接入用户的preamble TA分布,其TA值随时间变化趋势如下,从重复接入失败的preamble TA
时间的趋势看,在相邻时间内都存在20个TA值的波动。

图表
7
:超小区半径的RACH失败在TA上的分布规律
从而得出小区竞争RACH接入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为超小区半径外的用户反复接入失败,可以通过增加小区半径或者通过网规手段减少小区的实际覆盖范围。
4、 经验总结
在平时优化过程中,要从原理上熟悉网络的具体情况,再结合一些必要的优化分析工具,可以使问题得到简化,提升工作效率。
超小区半径接入导致竞争RACH接入成功率较低.doc (373 KB)
扫码关注5G通信官方公众号,免费领取以下5G精品资料
1、回复“6G31”免费领取《基于云网融合的6G关键技术白皮书》
2、回复“IM6G”免费领取《6G典型场景和关键能力白皮书》
3、回复“SPN2”免费领取《中国移动SPN2.0技术白皮书》
4、回复“LTKJ7”免费领取《 联通科技周17本白皮书合集》
5、回复“5g-a”免费领取《中国联通5G-A 通感算融合技术白皮书》
6、回复“URLLC”免费领取《中国联通5G URLLC 技术白皮书》
7、回复“LDSL”免费领取《中国移动算力网络技术白皮书》
8、回复“LTNR”免费领取《中国联通5G NR 3.5G频段基站设备技术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