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LTE-FDD中的FDD是频分双工的意思,是该技术支持的两种双工模式之一,应用FDD制式的LTE即为FDD-LTE。由于无线技术的差异、使用频段的不同以及各个厂家的利益等因素,FDD-LTE的标准化与产业发展都领先于TDD-LTE。目前FDD-LTE已成为当前世界上采用的国家及地区最广泛的,终端种类最丰富的一种4G标准。据不完全统计,2016全球运营商的近九成开始或者已经进行了FDD网络的建设。
FDD模式的特点是系统在分离(上下行频率间隔190MHz)的两个对称频率信道上进行接收和传送,用保证频段来分离接收和传送信道。同时,FDD还采用了包交换等技术,可突破二代发展的瓶颈,实现高速数据业务,并可提高频谱利用率,增加系统容量。
二、基站选址和部署原则
1 规范要求
(1)站址选择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同时满足通信安全保密、人防、消防等要求。
(2)站址选择应综合考虑网络性能要求、网络建设与运营维护、区域发展规划等多方面因素。
(3)站址选择应尽量共用已有站址,新建站址应尽量采用与其他电信运营者联合建设的方式。
(4)基站站址宜选择在规则蜂窝结构的基站位置附近,其偏离范围应不影响网络覆盖和干扰要求,宜避免多个基站覆盖重叠区位于移动用户集中的区域。
(5)所选站址宜在有可靠电源和适当高度的建筑物或铁塔可资利用的地点。建筑物的高度不能满足基站天线高度要求时应有屋顶设塔或地面立塔的条件。
(6)站址不宜选择在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大功率电视发射台,大功率雷达站和具有电焊设备、X光设备或生产强脉冲干扰的热合机、高频炉的企业附近,且不应选择在易燃、易爆的仓库和材料堆积场,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火灾和爆炸危险、散发较多粉尘或有腐蚀性排放物的工厂、企业附近。
(7)站址应选在地形平坦、地质良好的地段。应避开断层、土坡边缘、古河道和有可能塌方、滑坡和有开采价值的地下煤矿或古迹遗址的地方。站址选择应结合水文、地质、交通、城市规划和投资效益等因素综合比较选定。
(8)站址不应选择在易受洪水灌溉的地区。如无法避开时,可选在基地高程高于要求的计算洪水水位0.5m以上地方。
(9)当基站需要设置在飞机场附近时,其天线高度应符合机场净空高度要求。
(10)郊区基站应避免选在雷击区,出于覆盖目的在雷击区建设的基站,应符合GB 50689?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2 地形地貌
平地优于坡地,平缓坡地优于陡峭坡地,地势高优于地势低。
2.1 平原选址
尽可能选择地势平缓地段,地势高者甚好。
(1)当场地周围有建筑物时,铁塔基础与建筑物之间应留有安全距离;当塔基较深时,为基础埋深高差的2倍距离。
(2)一般角钢塔离开建筑物4米以上、四管塔与独管塔至少离开建筑物8米以上。实际离开距离应根据建筑物基础埋深及地质报告确定。
(3)采用桩基时,场地应具备桩基施工机械进场及操作的空间。
(4)独管塔安装时,需有考虑吊车进入的通道及操作空间。
2.2 山区选址
山区选址时,不管岩石外露还是有覆土,都应该选择坡度小、远离悬崖或陡坡地段。
山区选址,要特别关注交通问题,看看搅拌车、吊车、钻机等大型设备是否能方便到达,这对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施工速度及降低工程造价特别重要。
3.2.3 离高压线、公路等应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1)航道、航道边坡,边坡外侧十米以及航标周围二十米范围内不应建设基站。若建设基站,还必须考虑机场净空高度要求。
(2)基站与公路的距离,从公路用地外侧起向外的距离不得小于下列限值:
国道20米/省道15米/县道10米/乡道5米/高速公路30米/互通立交和特大型桥梁50米。
(3)基站与铁路和高压线的隔离距离:相距铁路路堤及高压线最好满足塔倒距离再加5米距离。
3.周围环境
(1)不选废弃池塘,此地段地势低、地质条件差,排水问题较难解决。
(2)避开山区冲沟地带,此地段地质稳定性差。
(3)尽量避开河道、垃圾场等地址复杂区域建设。
(4)尽量避开生产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
(5)要尽可能选择没有青苗补偿的地方。不选此地,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主要是要保证地质勘察能在原位进行。原因是如果很多场地业主不让地质勘察人员进入,从而会导致地质报告非常不准确。
(6)注意观察周围环境,要预见是否有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可能。
4 道路、光缆及电源引入路由调查
基站尽量选择在距道路较近的场所,基站选址阶段若条件具备应把光缆及电源引入路由等一并考虑。慎选光缆或电源引入较难到达之处。
5 其它因素
(1)选址应严禁选在两村交界产权不明、责任不清的地方。
(2)尽量避开院落的正门口,最好在角落或建筑物后面。
(3)要全面了解拟签约地址近期是否有拆迁的可能、是否有用作其它用途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