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Cap,全称 Reduced Capability(轻量化能力),由 3GPP 于 Rel-17 标准首次提出,是专为中低速率、低功耗、低成本设备设计的 5G 通信终端类别。
与传统5G(高吞吐、高功耗、复杂能力)相比,RedCap 是面向“量大、轻应用”场景的5G分支,目标场景覆盖:
智能穿戴设备(手表、眼镜、手环);
工业传感器(温湿度/震动/气体采集);
智慧电网终端(智能表计、RTU);
车载T-Box、远程诊断单元;
医疗监测(可穿戴心电、血氧)等。
📌 RedCap 是 5G-A 商用场景扩张的第一张王牌,也是5G产业补足“中低端缺口”的关键技术。
简化的调制方式:最高16QAM/64QAM;
支持简化TAI管理和RRC连接保持;
低带宽、高时隙利用率;
支持 切片轻接入,可用于 5G专网。
采用Mini PCIe / M.2接口;
应用于 PLC、DCS、工业边缘设备;
支持高速可靠通信,增强远程诊断能力。
RedCap是目前唯一合适的5G方案;
高于Cat.1速率,满足AR/健康监测等需求;
小尺寸、低发热。
与NB-IoT相比更适合“高密度+中频率上报”;
适合城市配电/水务/天然气远传采集;
可与5G SA核心网统一部署管理。
需运营商启用 RedCap Profile + SA核心网识别能力;
推荐部署于支持 R17 功能的基站设备(如华为 AAU Lite,ZTE BBU+AAU);
建议频段使用 N28(覆盖)+ N79(容量)混合部署。
环境:室内5G RedCap试验网;
模组:SIM8270G;
终端:远程工业PLC数据上传。
速率显著高于 Cat.1;
在工业数据采集、高清视频图像回传等领域表现优秀;
比NB-IoT更适合中等复杂控制任务。
增强RedCap终端空口节能;
更复杂的上下行调度与动态切片接入;
RedCap设备定位能力引入;
轻量级mMTC能力补充。
根据Counterpoint预测,到2026年RedCap设备出货量将突破3亿台,成为5G行业物联网领域的绝对主力。
RedCap 不是简化,而是进化。它解决了传统5G无法兼顾低成本与广泛连接的问题,成为5G-A阶段连接“千行百业”的通用底座。
未来,RedCap设备将成为工业控制、智能感知、城市终端、可穿戴设备的5G标准形态,是通信工程师必须掌握的下一个主战场。
您即将访问的地址是其它网站的内容,MSCBSC将不再对其安全性和可靠性负责,请自行判断是否继续前往
继续访问 取消访问,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