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通信体系中,“通信”与“感知”是两个完全独立的领域:
通信关注“传信息”(数据包速率、时延、QoS);
感知依赖专用雷达/摄像头等硬件实现“看世界”。
但当应用走向智慧工业、智能驾驶、城市感知、数字孪生,需求正在融合:
✅ 既要数据上传下达,又要环境实时感知。
因此,通信系统具备原生感知能力已成为网络演进的战略需求,5G-A 在 Rel-18 中正式将“ISAC”列为技术标准演进方向之一,被视为6G的关键前导技术。
ISAC(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是一种将“无线通信”与“环境感知”融合为一个系统框架的技术,通过同一频谱、同一硬件资源,实现同时通信与雷达感知功能。
空间探测(检测目标距离/速度/方向);
环境识别(场景建模、路径估计);
高精度定位(厘米级甚至亚厘米);
减少硬件冗余(共用天线、频率、信号处理器);
增强通信可靠性(感知辅助自适应波束/选路);
利用原有5G通信信号(如PSS、CSI-RS)反射信息;
通过波束反射、时延、多普勒频移提取目标特征;
不需要独立雷达发波器或专用感知链路。
设计既适合通信又适合感知的新型波形;
典型如:OFDMA + LFM + 空时编码感知序列;
满足高可靠通信同时提升感知分辨率。
通过RIS智能改变环境反射路径;
增强非视距(NLoS)场景感知能力;
可精细调整感知波束方向,实现目标选择性探测。
基站接收环境反射波;
利用通信信道估计模块+AI进行目标识别。
UE反馈反射CSI;
基站融合多用户信息进行场景还原。
RIS充当可控反射源;
通过调控相位增强特定区域感知精度。
Rel-18:定义ISAC研究框架,初步提出双功能波形需求;
Rel-19(规划中):将ISAC纳入常规功能需求,强化调度、QoS控制。
ISAC将使5G-A基站不仅是“信息通道”,更是“环境感知节点”;
构建城市级“通信感知网”,让“网络感知世界”;
为6G的空间感知通信(SCC)打基础。
📢 随着标准明确、芯片支持、应用逐步明朗,通感一体将成为通信行业继RedCap之后的第二大工程热土,值得通信系统开发者、设备商、规划工程师重点关注与提前布局。
您即将访问的地址是其它网站的内容,MSCBSC将不再对其安全性和可靠性负责,请自行判断是否继续前往
继续访问 取消访问,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