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事LTE网络优化已经第七年了,主要是偏无线侧,工作内容从初期的DT路测、参数调试到后期的投诉处理、MR分析基本都干过。虽然现在都在谈5G,但4G依然是大多数用户日常通信的主力网络,特别是语音业务上,VoLTE依然占据核心位置。所以这篇文章主要想聊聊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LTE优化问题,以及个人的一些处理思路,可能比较杂,但都是亲身经验,希望对后来者有帮助。
VoLTE掉话可以说是最常见的投诉问题之一。之前在南方某城市做过一个月VoLTE专项,当时掉话主要集中在老旧小区、地下车库和大型商场。
我总结了几个排查方向:
覆盖问题为主:大部分掉话最终回归到RSRP低于-110dBm,RSRQ低于-15dB,尤其是低楼层、结构复杂区域,极易出现掉线。
承载建立失败:不少站点存在EPS Bearer建不起来的问题,后来查到是PCRF那边的QCI=1资源配置不足。
小区间切换失败:某些弱覆盖区域,邻区参数配置不到位,终端无处切换,就直接掉话。
处理手段上,我们主要做了这些:
1.补站/微站:典型的车库、室内覆盖盲区,考虑上pico或者室分。
2.PRB资源调整:部分站点QCI1资源不足,调整最大PRB分配门限。
3.优化邻区表:通过MR数据分析,补加实际存在的强邻小区。
虽然大多数新终端都支持VoLTE了,但实际环境中,仍然有不少用户终端因为种种原因“禁用VoLTE”,比如运营商没开、用户没开、VoLTE信号差等等。这个时候就只能CSFB到2G/3G。
之前有一次投诉特别典型:用户来电,接通要5秒以上才响铃。
最后分析流程如下:
1.LTE侧小区配置了CSFB,但没有配置好优先级参数,导致回落选择迟缓;
2.NAS信令流程分析,发现回落重定向优先到3G,但3G网络信号在该处很差;
3.最终建议在该区域引导VoLTE开启,或者优化重定向目标为2G。
这个经验告诉我,CSFB不是退路就能救命的,它同样需要精细调优。
我个人一直对TDD LTE的上下行配比很感兴趣,尤其是公网使用最多的配置2(DL:UL = 3:1)和配置1(DL:UL = 2:1)。在做流量平衡的时候我发现:
1.在地铁、机场这种“上行流量高”的场景里,TDD往往先“爆上行”;
2.即便整体用户感知不错,但后台统计PRB上行利用率很快就飙高,影响调度。
解决方案其实就是两个字:异频负荷均衡。
我们会设置部分小区使用配置0(DL:UL = 1:1)或配置1,做异频引导,让上行流量能更合理分配,甚至引导到FDD频段做上行。
另外还有一个点:在高铁上TDD几乎都是“光看信号强但体验差”,一是切换不及时,二是上行时隙不足,经验上我更建议高铁沿线部署以FDD为主,TDD为辅。
最后想说一点题外话。很多刚入行的工程师特别关注各种自动优化平台、AI调参系统、端到端感知分析之类的高大上东西,但实际上,大多数实际问题,还是靠理解原理+细致数据分析来解决的。
比如一个简单的掉话,有可能是覆盖问题,有可能是干扰,有可能是切换问题,还可能是承载问题,甚至是手机问题。如果没有对RRC、NAS、SIP流程的深入了解,分析再多MR、信令也是无头苍蝇乱撞。
所以我的建议是:
1。把基础打牢,尤其是RRC/NAS流程、PRB调度、QoS机制这些;
2。多看真实投诉案例,从用户角度倒推问题;
3.少追热点概念,先把LTE吃透,未来才能更好过渡到5G/6G。
难得有老同志愿意写些干活给新人
您即将访问的地址是其它网站的内容,MSCBSC将不再对其安全性和可靠性负责,请自行判断是否继续前往
继续访问 取消访问,关闭